正德厚生,臻于至善

朱伟:我为什么喜欢<士兵突击>

《士兵突击》这个电视剧,我的反映确实迟到。其实八一建军节后,它第一轮播出,我们的发行经理就提出说,这部片子令很多现代女性喜欢。后来我朋友,《大众电影》主编老侯专向我推荐,并借我DVD。但DVD拿回在家里扔着,说实在,看到脸上涂满油彩的士兵,就像美国特种兵那个样子,我就没兴趣去看。也许是对这样的题材有一种本能的排斥。

看它实在因国庆节闲的。先偶然在电视中听到它的音乐,忽然因它所传递的伤感而感动。音乐总是最有情感标识,最有煽惑力。于是看转播,正好是老A选拔那场戏,由此才将那套DVD拿出来。谁知,尤其是史今出现后,还真吸引了我。坦率说,被吸引原因,一是因王宝强的质朴表演。没上过电影学院或戏剧学院,那种灿烂的笑或难看的哭都没被设计过,不像经过训练的肌肉那样僵硬。我们学院培养的许多演员都靠表情夸张,而非自然情感流露中的细微变化。因为他们自己本缺少丰腴的感情。二则是因被音乐所渲染与加强的情感。这情感由草原马班长的离开、史今的离开到伍六一的离开,动人感情都在他们的淘汰离去中。谁是兵王?在许三多、成才,或者袁朗、七连长后面,其实更深入的确是这三个感人的淘汰者。

《士兵突击》的好处在它说了一个感人的关于尊严的故事。不同人对尊严的理解自然不同。史今将许三多带回部队,原始就为拯救一个人的尊严。尊严自然是兰小龙要想表达的,能自由飞翔在一切环境之上,一个人自由的翅膀。尊严与是否成功无关,只是一种自身能坚实地不以任何物左右生存的基础。而《士兵突击》在表达这尊严的价值时,表现得又是那样残酷——尊严常要以牺牲为代价,舍不得牺牲就无以尊严。以我看,许三多与成才的对比,正因有了这三个形象衬托,凸现了关于尊严的意味,才有了感人的深度。袁朗的形象招人喜欢,但不感人,就因他身上没有关于伤感的尊严的戏。

作为电视剧,许多情节无疑建立在戏剧化之上,难作推敲。但这部戏难能可贵处在,编导在以一种我们能感觉得到的干净中,向往那种崇高中作为一个普通人尊严的价值。马班长、史今、伍六一们在人海中,可以碌碌无为,但如大家都以尊严为立身之本,就不会再有卑贱。我们的生活中总需要崇高,哪怕它在现今奢侈而又虚伪。向往与能见到崇高,沐浴在崇高光辉中的编导,总比心灵污浊着只看到阴谋的尔虞我诈的编导令人崇敬。

这是周刊封面故事讨论之外的另一个问题。

赞(0) 打赏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徐万新之路 » 朱伟:我为什么喜欢<士兵突击>

支持快讯、专题、百度收录推送、人机验证、多级分类筛选器,适用于垂直站点、科技博客、个人站,扁平化设计、简洁白色、超多功能配置、会员中心、直达链接、文章图片弹窗、自动缩略图等...

联系我们

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

非常感谢你的打赏,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,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!

支付宝扫一扫

微信扫一扫

登录

找回密码

注册